古人的山神信仰体现在他们对于山神爷神像、山神菩萨神像等寺庙塑像的崇拜和敬仰。在古代,山神被视为保护山林、维护生态、佑护百姓的神秘力量,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。
山神爷神像和山神菩萨神像等寺庙塑像通常被供奉在寺庙、道观、祠堂等场所,是人们和祈福的对象。这些塑像通常具有威严、庄重、慈祥、神秘等形象特征,以表达人们对山神的敬仰和崇拜之情。
除了寺庙塑像,古人还常常在山中设立神坛或神位,供奉山神,以表达对山神的敬畏和感激之情。在某些地区,人们还会举行仪式,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、平安吉祥。
总之,古人的山神信仰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,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,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山神 [shān shén]
山岳的神化
在中国,有关山神的传说源远流长。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《山海经》,就已记载了有关山神的种种传说。《太平广记》里也收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、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。《五藏山经》里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。
古代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。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为复杂,各种精灵皆依附于山。终,各种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消失了,或者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。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虞舜时即有“望于山川,遍于群神”的祭制,传说舜曾巡祭泰山、衡山、华山和恒山。历代天子封禅祭天地,也要对山神进行大祭。祭山时大多用玉石和玉器埋于地下,也有用“投”和“悬”的祭法,即将祭品鸡、羊、猪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。